8月5日至6日,基石大家课堂第十四期“新形势下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与策略”在丽江悦榕庄成功举办。主讲人我们请来了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以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赵湘怀、邓学、王莉、郑宏达前来分享他们前瞻性的观点。赵湘怀是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邓学是海通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莉是东吴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郑宏达是海通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都曾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荣誉。 本文是基石大家课堂(丽江)系列的第二篇,根据林采宜博士的演讲《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大类资产配置逻辑》整理。嘉宾的演讲内容仅供参考和学术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基石资本的立场。 林采宜:丽江这个地方非常美,气候也非常宜人。今天我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我较为擅长的宏观分析。 我们可以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其实从2016年英国退欧开始,全球的经济开启了一个新的周期,这个新周期就叫做逆全球化。在这个逆全球化的周期里面,英国虽然是一只巨大的黑天鹅,但是退欧事件对英国本国的经济和欧盟的影响更显著,而对全球经济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川普这只黑天鹅。当然,他现在已经不是黑天鹅了,他说不定会演变成全球经济的一只灰犀牛。川普新政在今年的下半年到明年,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会是最强的。从目前来看,川普的以下几个政策可能会对他的本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造成...
发布时间:
2017
/
08
/
28
浏览次数:327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 摘要:任何一家投资机构都是坚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然而实际行为南辕北辙。价值投资首先是有安全边际的投资,不赌、不去追逐风尖浪口的火热行业和企业,而是沉下心来,避免错误,积小胜为大胜,才是相信复利的力量!为什么保守的投资,基于安全的边际的投资能长期大获全胜?因为资本市场的一半本质是非理性繁荣,资本市场剧烈的、频繁的波动会给你送出一份大礼。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价值投资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无数的公募、私募一面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一面进行短线交易。我对每天需要盯盘面而且自称是价值投资者觉得不可理解。我问许多投资经理,帮我去寻找5年赚一倍的企业,他们都说容易啊!五年赚一倍,意味着复利15%,如果你有500万,21年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这就是复利的力量!可这有多少人可以通过投资股票做到呢?他们宁愿去赌一把,博一个机会,其实他们内心并不认同复利的力量! 8月初的丽江惠风和畅,气候宜人,基石大家课堂第十四期如约而至。8月5日至6日,主题为“新形势下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与策略”的基石大家课堂在丽江悦榕庄成功举办。本次课堂星光闪耀、高手云集,有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分享她对宏观经济的思考,还有新财富的几位最佳分析师赵湘怀、邓学、王莉、郑宏达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娓娓而谈,此外,纵横资本市场多年的基明资产董事长李勍、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陈延立、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
发布时间:
2017
/
08
/
28
浏览次数:502
导读:当下中国,有人高呼资本寒冬,有人忧虑资产荒。有人抱怨这是最糟糕的年份,风口的热闹稍纵即逝。也有人还在感怀这是最好的年份,依然能够斩获混沌中奔突的独角兽。2017 年4 月,在基石资本“迷雾航行”的主题年会上,董事长张维表示,尽管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但他和他的团队依然会坚守自己的风格与打法,“不追风口、不抢热点”,即便途遇“迷雾”,也会坚定地向着心中目标前行。 本文来源:《胡润百富》杂志2017年7月刊 五月初的上海,阳光和煦。当我们到达酒店的会客厅时,张维已经等候了一会。他坐在角落处,低头安静地研读桌上的文件。尽管近半年来,张维和基石资本已在创投界斩获不下数十个“最佳创业投资人”、“最佳创投机构、最佳回报创投机构、最佳中资创投机构”等重量级奖项,但张维还是一如在2016 年年末清科年会上初见时那般谦逊热情。彼时他正在台上发表《投资路上,我们从未悲观过》的主题演讲,以哲学化、诗意的表达令听者感受到他的真诚和尊重。不过这一次,除了探讨“企业家精神与组织体系”的定义与重要性,言明“不看宏观经济、不投赛道”的观点之外,张维还和我们聊起了他的“硅谷英雄”情结。“企业家精神和组织体系缺一不可”在采访的半个月前,张维刚刚完成了在迪拜的考察,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上海出席了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股权及并购基金专业委员会主办、基石资本与全联并购公会等四家专委...
发布时间:
2017
/
07
/
21
浏览次数:591
2017年7月12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在北京如期举行,峰会邀请了知名优秀FOFs、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险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机构、富有家族及个人、VC/PE机构出席,深度探寻国内外LP市场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的资产配置策略。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陶涛应邀出席并参与了主题为“2017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竞争新格局”的专题讨论。 会上,陶涛首先向与会嘉宾们简要地介绍了基石资本:基石资本的核心团队发端于2001年,目前管理VC、PE、定向增发、并购等类型的基金40余只,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达400亿元。基石资本在VC/PE领域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00家,其中40多家已经实现成功退出,累计本金回报逾8倍。 以下内容根据陶涛的发言整理: 从过去五年到未来,怎么看行业间的竞争问题? 陶涛:目前从竞争的格局来说,分为三类竞争。一类是对人才的竞争,一类是对投资人的竞争,也就是对优质LP的竞争,第三类是对所谓的投资领域层面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PE/VC这个领域,本身就是以人力资本为起点。可以看到很多投资机构投出了优秀的成功案例之后,往往会有一些优秀的投资人从这个机构出来,自立门户。不只在中国,在美国也有这样的情况。这也说明在对人才的竞争上,一个成熟的PE/VC机构,如何有效地留住优秀的人才,...
发布时间:
2017
/
07
/
17
浏览次数:805
7月6日,“中国私募行业百人论坛”第二期——“创业投资及早期投资百人论坛”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创业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和早期投资专业委员会主办、前海母基金(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陈延立受邀出席并参与了《资本市场新政与价值投资》的专题讨论。 以下内容摘自陈延立的发言: 最近颁布的一系列资本市场新政,涉及资本市场很多领域。我们基石资本目前的业务,除了PE之外,还包括VC、并购、定向增发、二级市场。这些品种,我都做过,因此对新政的后果和影响感受比较深。比如关于对早期投资的鼓励和优惠,对减持股票的限制,资管产品税收、IPO及并购重组节奏等多个方面。主持人在前面发言讲到,对于新政市场反应存在很大的分歧。仅仅从我们基金管理的体会来讲一讲。首先,减持新规出来,对于定向增发市场的影响很大。我们公司定向增发业务正是我分管的。已经做了5年,规模发展到50亿,十几只基金的业绩还不错,公司计划重点发展。但新规出来之后,新的定增基金发行计划都取消了。因为投资人觉得投资周期已经跟原来的预期有大的改变,投资意愿没有了。已经在管理的基金中,其中有两亿的资金来自散户,我们权衡之后决定基金清盘,本金还给他们,收的管理费也退给了大家。因为预期已经发生了大的改变。第二,包括PE基金...
发布时间:
2017
/
07
/
10
浏览次数:428
6月8日,科技金融行业的龙头企业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蓝软件”,股票代码:300663)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发行价格7.27元/股,开盘后即顶格涨停。科蓝软件董事长王安京、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王启文等出席了敲钟仪式。 科蓝软件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由华尔街的金融专家和硅谷的技术精英组建,从事金融软件产品应用开发和咨询服务的专业化公司。公司的管理团队包括具备多年国内外金融系统工作经验的专家、资深技术和业务人员。基石资本旗下的杭州先锋基石基金和济宁先锋基石基金于2014年底完成对科蓝软件的投资,两只基金在该项目中占股比例合计5.95%。 “2013年基石资本就准备投资科蓝软件,但当年其融资计划已没有额度,我们没有放弃‘追求’它,在2014年科蓝软件启动下一轮融资时,坚决地出手了”,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王启文表示,科蓝软件有两大特质尤为吸引基石资本。其一,科蓝软件属于科技金融领域,1999年就成立了,在行业里积累深厚。科蓝软件的主要客户是银行,中国银行业的体量很大,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应的IT建设、IT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为这一块涉及到银行的效率、安全、业务的扩展、服务水平的提升等等,所以市场需求量剧增。我们判断,科技金融行业值得布局。 ...
发布时间:
2017
/
06
/
09
浏览次数:1590
当今国内最顶尖的私募股权大佬都在看好什么?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的风口何在?行业发展的痛点何在?2017年5月9日,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股权及并购基金专业委员会主办,全联并购公会、基石资本等四家专委会单位协办的“私募股权及并购百人论坛”在上海举行。做为百人论坛的首场,围绕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大环境下并购重组的发展进行讨论,并聚焦当前并购市场的关注领域。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受邀参会并参与了“A股并购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的圆桌讨论。 以下为张维的发言摘录:张维:在我看来投资就是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综合企业各方面的因素,对企业的成长性做一个判断。具有成长性的企业才能穿越政策的波动。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资本市场过去发行过慢,今天是过快,是一个政策市场。对企业成长性判断的第一个要素,是从产业竞争结构、发展趋势、自身竞争优势、公司治理等方面出发做一个判断。第二,你对它的估值做一个判断,究竟值多少钱。我把估值和成长性稍微展开一点,企业竞争优势和财务大家都会去看,我们基石资本看得更多的是企业的组织体系、公司治理和企业家精神,我们认为这些东西更容易穿越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这些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当然你通过反复多次的尽调和交流是可以看出一些东西的。举个例子,90年代任正非说华为进入到通信设备领域是基于无知,他当时不知道全世界的巨头已经那么强大了,比如爱立信、诺基亚,而他们只能做一些小...
发布时间:
2017
/
05
/
10
浏览次数: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