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狂奔:市值超660亿,逾200家知名机构蜂拥而至,基石资本浮盈超10倍 新产业狂奔:市值超660亿,逾200家知名机构蜂拥而至,基石资本浮盈超10倍]()
仅仅用了14个交易日,新产业这家公司的股价就站上了160元,市值突破600亿元。其最新市值已破660亿!就在5月下旬,新产业上市还不到两周,就有194家机构参加了对新产业的调研,其中不乏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大成基金、东方资管、友邦人寿等一众大牌资管机构。而在本周,又有24家机构再度或首次前往调研,不到一个月,参与调研的机构已超200家!广发、大成、中信建投、景顺长城等基金均选择二次造访!
A股终于又出现一家吸引力爆棚的公司!
200+调研机构全名录!
![新产业狂奔:市值超660亿,逾200家知名机构蜂拥而至,基石资本浮盈超10倍 新产业狂奔:市值超660亿,逾200家知名机构蜂拥而至,基石资本浮盈超10倍]()
![新产业狂奔:市值超660亿,逾200家知名机构蜂拥而至,基石资本浮盈超10倍 新产业狂奔:市值超660亿,逾200家知名机构蜂拥而至,基石资本浮盈超10倍]()
“仪器投放+试剂销售”闭环商业模式
新产业何以吸引众多重量级公募、私募基金聚焦?背后的因素在于新产业在深圳可谓是与迈瑞医疗齐名的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公开资料显示,新产业成立于1995年,是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的企业。新产业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厂家,其所在的IVD行业此前已诞生了安图生物、迈克生物等一众牛股。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新产业的营业收入为16.82亿元,实现净利润7.73亿元,近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3.1%、32.7%。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新产业的商业模式较为优越:通过降低仪器设备价格,新产业可让公司的仪器设备覆盖到更多的终端客户,虽然设备利润较低,但新产业却可以在之后持续不断的试剂销售中获取稳定可观的收益,实现“以仪器销售带动试剂销售,以试剂销售促进仪器销售”。这个模式与打印机行业是类似的,打印机不一定赚钱,打印纸张、硒鼓和墨盒等耗材才是企业利润的大头。
基石资本合伙人王启文说,新产业“仪器投放+试剂销售”的封闭商业模式具有较为长期的盈利保障,新产业产品品类齐全,性价比高的优势也使得其业务迅速崛起。
公司上市前,两家知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和基石资本出现在股东名单中,据了解,基石资本于2014年投资新产业,在陪伴企业数年长跑后,终于收获硕果。以新产业当前660亿市值计算,基石资本目前账面盈利超过10倍。
10倍高额回报的“秘诀”
在新产业项目上获取10倍回报的基石资本却别有故事。
基石资本当初负责该项目的投资经理魏婷说,2013-2014年间基石资本医疗组已走访过多家IVD行业的企业,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发现,IVD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但细分领域较多,不同细分增速差异较大,有的细分看似好,却参与者众多,预期远高于于市场发展,不接地气。当时免疫化学发光领域预计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大于20%;外企巨头罗氏、西门子、雅培、贝克曼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而国产替代正在快速发展。
最后基石资本得出了统一的看法:新产业作为国内IVD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同时具备高安全边际和高成长性,有巨大的投资价值。
好企业从来不便宜,据了解,新产业当时的估值为30倍PE,这个估值水平在当时看来并不便宜,从中可见基石资本强烈的决心和信心。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有句话是“既然看懂了,为什么你不敢重仓?”看准了,下重仓正是基石资本的投资风格。
同时,在新产业上市过程中,基石资本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的投资机构中,基石资本坚持“集中投资、重点服务”而独树一帜,基石资本也与众多上市公司形成了深厚的产业服务关系。按照当时能拿到的最大份额和能出资的最大额度,基石资本旗下的芜湖领航基石重仓投资新产业,经过6年长跑,目前浮盈近10倍。总结这次成功的投资,王启文表示,原因在于:
首先,选到了一个好赛道——IVD行业。这个行业增速快,年增速超过20%。受到医保持续改革带来的诊断人数扩容、诊断指标扩容、疾病结构变化等因素驱动,化学发光成为了免疫诊断中发展最快的一个细分领域。在这一大环境下,新产业是国内最早研发并批量生产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的公司,公司复合年增长率高。
其次,新产业建立了较高的技术壁垒。新产业通过自研自产,掌握了多个核心关键技术,包括纳米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技术、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制备技术和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的关键技术等;并对仪器进行多型号多样化设计,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实现主流技术领域的全覆盖;同时,不断升级现有诊断仪器系列,满足用户需要。
第三,团队稳定,公司大量人才自身培养,员工持股比例高,股权激励好,人员流动性小。招股说明书显示,新产业2015年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初始设立时,共有458名员工参与认购,而2014年末公司员工共有846人,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有股权,这个比例是很高的。而如今,660亿市值、逾200家机构的调研更是证明,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好赛道+好选手,然后与之牵手相伴。
(证券时报网 陈霞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