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资本合伙人陶涛:PE进入赋能时代,青年投资者如何通过并购赋能企业?——《首都金融》专访陶涛 基石资本合伙人陶涛:PE进入赋能时代,青年投资者如何通过并购赋能企业?——《首都金融》专访陶涛]()
陶涛,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MBA。现任基石资本合伙人,爱卡汽车执行董事、总裁。曾任大鹏证券投资银行武汉总部负责人、中创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6年股权投资经验。主导投资:鹰牌陶瓷、华昌达、康欣新材、爱卡汽车、欧普照明、埃夫特等。
Q1您认为资管新规发布一年以来,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未来还将怎样影响机构的行为?
陶涛:
从2018年开始,随着资管新规、金融去杠杆的推进,以及科创板的推出和注册制的施行,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进入了快速变革期。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行业格局日益成熟,传统的以金融工程为中心的盈利模式愈发受到挑战,“坐享其成”式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中国的PE行业已经进入了靠赋能才能创造佳绩的时代,基金只有具备更强的赋能能力,才有可能从整合大潮中脱颖而出。
在各种赋能方式中,并购作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对于提升企业价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日益成为机构重点发展的业务。在国外成熟市场,并购基金是各大机构的核心业务,已占据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然而在中国却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18年末,已备案并购基金规模为15053.96亿元,在私募股权基金中的占比只有17.28%。同时,国外成熟的并购基金通常都会备齐资深职业经理人和管理丰富的企业家,而中国的并购从业人员仍以金融背景为主,具备管理和产业背景的很少,专业性上也有所欠缺。因此,机构需要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并购等方式赋能企业,从而提升企业价值,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并给投资人带来良好回报。
Q2 您提到了并购赋能,基石资本在这方面有哪些独特的投资理念或策略?
陶涛:
对于基石资本来说,并购赋能的前提,是集中投资和重点服务。不同于大多数创投机构偏好尽可能多地在热点赛道上投资更多的项目,基石资本选择另辟蹊径:从业近20年,基石资本累计管理了500亿规模的基金,投资的项目却只有130多个,单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近1亿元,70%的项目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大部分为领投或独投,3/4的项目派驻董事,同时管理团队主要基金跟投比例超过10%。
“集中投资、重点服务”是基石资本的核心投资理念之一,它为基金赋能企业提供了必要性、可能性和胜任性。
一是“必要性”,大额度的投资是基金从事投后管理的意愿和动力。此外,基石还通过业内少有的团队大比例强制跟投机制,保证了管理人与其他出资人的利益高度一致,以及与企业业绩的高度挂钩。
二是“可能性”,基金必须拥有足够的占股比例,才能保证自身的话语权,真正去影响企业家,避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
三是“胜任性”,即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胜任性的核心是专业性,而拥有足够专业能力的投后管理人才是极为有限的,只有把他们有限的精力聚焦在少数重点项目上,才能管精、管细,反之每个项目都只能浅尝辄止。
一个项目投资成功与否,仅有1/3是基于投资决策,2/3甚至更多,是基于投后管理。投后管理的重要性已为机构所公认,实践的机构还不多本质上是还是因为能力不足,因此,基金必须要做好准备、创造条件。以基石为例,我们投后管理团队的规模在整个投资团队中大概占到一半以上,而且大多是具有多年相关产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Q3 请您分享一些过往的投资并购案例,具体描述下投资机构在并购过程中、在投后管理中怎么更好的帮助企业提升价值?
陶涛:
在基石资本的投后管理中,协助企业并购是最重要的赋能方式方式之一。我曾先后参与山河智能、华昌达和埃夫特等企业的并购项目,参与程度逐步加深,对并购的认识也逐渐深化。基石资本现已进入到控股式并购的新阶段,我也完成了从单纯的投资者到身兼投资者和企业家双重身份的转变。
山河智能是我操刀的第一个并购案例,我们帮助山河智能并购了一家美国航空发动机企业——美国三角鹰发动机有限公司。山河智能成立于1999年,是由中南大学何清华教授创办的国际性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当时基石资本看中山河智能在液压静力压桩机等技术上的独到创新,同时从产业周期的角度,看好机械行业在中国城市化大潮中的发展前景,因此于2004年对其进行了投资。2006年,山河智能上市,基石资本收获逾百倍回报。
山河智能上市后,我曾于2007至2013年间出任董事。2010年,山河智能开始谋求突破,他们瞄准了在轻型飞机的柴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上具有独特技术的美国三角鹰公司。这个项目的亮点是,他们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航空柴油,而不是常见的含铅航空汽油,相比之下具有功重比高、经济、环保、取材方便等优势,既有军用的潜力,也有民用的机会。
考虑到这个项目处于研发早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们帮助山河智能设计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方案:我们设计了一个交易架构,让对方公司向山河智能发行可转债,再把它的专利质押过来,发展得好山河智能就进行转股,发展得不及预期可以要求其赎回债券。据披露,在这一交易中,山河智能出资1397.4万元(占股51%)设立了湖南山河航空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并通过该子公司向三角鹰公司提供200万美元贷款,期限三年,年利率8%,贷款本息按协议可转换为三角鹰公司的股权。此外,按照交易方案,山河智能还拥有该发动机的全球独家生产权。这个并购使得山河智能在通用航空领域掌握了核心的技术。
随后在华昌达项目上,我们协助其进行了境内外的并购。华昌达是国内汽车及工程机械等行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总承包商,基石资本于2010年9月投资入股华昌达,之后为其操刀了境内外多起并购,从选择标的到并购实施再到并购后整合,都深度参与其中。
华昌达于2011年上市,之后很快遭遇行业拐点,业绩一直处于下滑状态,2013年,华昌达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下滑15.3%,净利润1719万元,同比下滑45%。虽然当时基石资本已经成功盈利,但我们认为,上市并不是服务的结束,而是新一轮服务的开始,因此依然积极协助华昌达进行境内外持续并购。与华昌达就并购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后,针对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大趋势,他们最终确立了智能自动化的大方向,重点聚焦于白车身机器人集成应用领域。
因此,2014年,基石资本为华昌达选择了国内机器人应用龙头企业德梅柯,并帮助其完成了并购。华昌达得以强化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业务,业绩也大幅上涨:华昌达收入增长至4.37亿元,同比增长106.04%,归母净利润增长至4913万元,同比增长185.8%。
2015年,基石资本又协助华昌达以5350万美元收购美国智能汽车装备企业DMW。DMW是美国本土最具规模的汽车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商之一,主要客户包括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丰田、尼桑、特斯拉等,华昌达由此晋升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巨头。收购完成后,华昌达2016年的收入增长至22.63亿元,净利润增长至1.16亿元。
2016年,基石资本再协助华昌达的经营团队完成了对主营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加拿大公司Valiant-TMS的并购,金额达3亿美元。华昌达加上Valiant-TMS的组合已经位列世界一线的汽车自动化阵营。
在华昌达海外并购项目上的成功经验,让基石资本的并购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基石资本从中展现出的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度、在跨境并购领域的实操能力,更是在之后帮助其赢得了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夫特的青睐。同时,华昌达价值的大幅提升,也让基石资本在退出的时候,收获了丰厚的回报,成为一次相当成功的战役。
Q4对于刚进入这个行业的青年投资人,您有什么建议?
陶涛: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的变化,使得中国的主要行业,哪怕是代表经济发展动力方向的新经济、先进制造等行业,都不再存在一个粗放发展的“黄金时代”。完善公司治理的能力、精细化运营企业的能力、在企业所有涉及核心竞争力的领域进行布局和长期投资的能力、对全球主要构成行业成功要素的关键资源的获取能力,都是优秀企业所必须,也是投资机构未来胜出所必须的赋能能力。对于青年投资者来说,若要更好的适应PE的赋能时代,就不应单纯满足于自身“投资者”的身份,而应把自己同时定位为一个“企业家”,以价值创造能力为核心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建设,成为同时具备金融、管理和产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企业、基金、国家以及自身价值的成功跃升。
(《首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