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些人,流泪》二、三 作者:韩梅梅
![基石资本读书推荐第十季:《西方哲学与人生》等 基石资本读书推荐第十季:《西方哲学与人生》等]()
你读过《遇见一些人,流泪》吗?在某个宁静的下午,在某个书店里,你们是否已经邂逅?本书是《遇见一些人,流泪》的第二、三部,罗列了20个人的人生步伐,还记得那个17岁赢得百万版税,追求风一样速度的“迷人小恶魔”萨冈吗?还记得白雪皑皑里的追梦人,披着一席长发的凤飞飞吗?还记得那个承载了无数人精神追求的梭罗的《瓦尔登湖》吗?还记得21岁双腿瘫痪,在等了你四百年的地坛里思考人生的意义的史铁生吗?……他们的人生或者精彩丰呈,或者大起大落,或者唯美,或者浪漫,也或者,忧伤。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
作者简介:韩梅梅,性格认真真固执、热爱生活。爱好:阅读,写作,唱歌,烹饪,摄影。已出版:《遇见一些人,流泪》、《遇见一些人,流泪 第2辑》《有些是现在不做,一辈子不会做了》等书。
西方哲学与人生 作者:傅佩荣
![基石资本读书推荐第十季:《西方哲学与人生》等 基石资本读书推荐第十季:《西方哲学与人生》等]()
为你解读哲学家的心灵故事,把握现代人的生命智慧。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我们每天接触的资讯,在广度上已经无远弗届了,在深度上则日益觉得不足。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何以是正确的?许多人没有反省,甚至未受教育,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吗?如果要反省,又该如何着手?反省之后,人生就值得活下去吗?
生命之域如此深广,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该是何等重要之事。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本书犹如一片桃花源,通过对西方二十四位哲学家的思想逐一打通,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像我们阐述了这些先哲们伟大的思想后面所给予的人生哲思,值得每个人怀抱虔诚的心,寻索人生的经纬,品味生命的定位。
作者介绍:傅佩荣(Fu, Pei-Jung)先生,祖籍上海,生於1950年,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
乡关何处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野夫
![基石资本读书推荐第十季:《西方哲学与人生》等 基石资本读书推荐第十季:《西方哲学与人生》等]()
在野夫的笔下,母亲、外婆、大伯、瞎子哥等亲朋好友,仿佛就这么站在你面前,将他们的故事幽幽道来。除了能读到他们个人或悲惨或传奇的经历,你还会看到这几十年来大背景下的变革和变迁。
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
![基石资本读书推荐第十季:《西方哲学与人生》等 基石资本读书推荐第十季:《西方哲学与人生》等]()
《1980年代的爱情》是一段发生在80年代末期的爱情故事。故事主人翁小关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鄂西利川县一个土家族山寨工作,偶遇了自己的中学初恋丽雯,两人再续了一回纠葛虐心的爱恋。最终,以小关回城作结。
作者介绍:野夫,又名土家野夫。本名郑世平,土家族,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地区利川县。曾当过警察、囚徒、书商。中国自由作家,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论文,剧本等约一百多万字。2006年获“第三代诗人回顾展”之“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2010年凭借《江上的母亲》获台北2010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大奖 。
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盛洪
![基石资本读书推荐第十季:《西方哲学与人生》等 基石资本读书推荐第十季:《西方哲学与人生》等]()
“文明”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经济学的视角探寻“文明”之意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尝试。《为万世开太平:一个经济学家对文明问题的思考(增订版)》以文明为核心、经济学为视角,探讨“经济学与历史”、“英国的‘自由贸易’”、“现代经济学的中国渊源”、“经济学的中国学派”、“长城与科斯定理”、“国家兴衰的制度经济学”、“经济学精神”、“恐怖的经济影响”、“战争凯恩斯主义”、“从儒学家中发现永久和平之道”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学家从大视角探讨一个大话题必然会给我们带来种种新的思考,让我们在思想上有所收获。
作者介绍:盛洪,现任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教授,兼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执行理事。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和199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相继获得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自八十年代以来,他先后致力于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产业经济理论和中国产业政策的研究;有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制度变革和经济发展之关系的研究;制度的结构、起源和变迁的研究;文明的冲突、融合与整合问题的研究;上百篇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1987年以后,他又注重介绍和翻译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献;组织翻译了罗纳德·科斯教授的论文集《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他的专著《分工与交易》是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的成功尝试之一;他主编的《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代表了这一领域的领先水平;除此之外, 他致力于经济学的普及, 关注文化与道德问题, 在《读书》、《东方》等杂志上发表的经济学随笔和杂文受到读者的喜爱。他的随笔集《经济学精神》透露了他普及经济学的努力、和对文化与道德问题的关注;他的论著《为万世开太平》倾注了他对文明冲突与人类和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