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教训 作者:周其仁
![基石读书推荐第五季:《货币的教训》、《守卫底线》 基石读书推荐第五季:《货币的教训》、《守卫底线》]()
《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汇集了周其仁教授2010—2011年在《经济观察报》“其仁其文”专栏发表的51篇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以及作者以往在其他媒体发表的数篇相关评论。作者直面这一年多来货币市场和汇率政策的风云变幻,以其精辟的见解和坚锐的笔锋为读者拨开云雾。“汇率者,货币间的市场之价也。”继“回望改革,面向未来”的《中国做对了什么》之后,本书将教你在如何在新形势下看懂中国的汇率与货币。
周其仁:198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社科院农村研究所工作,主要为中央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中长期背景研究。1996年春季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研究兴趣:产权与合约、经济经济制度变迁理论等。著有:《挑灯看剑:观察经济大时代》、《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增订本)》、《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
守卫底线 作者:孙立平
![基石读书推荐第五季:《货币的教训》、《守卫底线》 基石读书推荐第五季:《货币的教训》、《守卫底线》]()
孙教授的这本《守卫底线》,是以随笔的形式写作的,大多是一些专栏文章,围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守卫底线的对策,可读性很强,并有许多真知灼见,如“关于效率和公平关系如何转变”、“关于如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等看法。应该说,在过去的20多年改革中,我们更重视的是具体制度的变革,而对于基础秩序的重视和建设却很少予以关注,结果是一些社会生活的底线在频频失守,为制度有效运行不可缺少的“基础秩序”不断崩解。在倡导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底线的频频失守亟待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守卫和重建社会生活的底线,无疑将是今后改革的题中的应有之义。
本书由“改革的反思与争论”、“论新改革观”、“内需与发展的新动力”、“利益关系视野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失衡社会中的居住与房地产”等九部分组成。为了重建改革的共识与动力,应当对改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改革进程进行建设性的反思,但这种反思不应当在过强的意识形态化氛围中进行,而应当将这种反思建立在建设性、负责任和理性的基础上。因为意识形态的僵硬对立,会妨碍我们对一些要害问题的准确判断,并缩小选择的弹性空间。而守护甚至重建社会生活的底线,无疑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孙立平, 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81年入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学习。1982年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0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南风窗》评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