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你看了几本书?
如何你的答案是8本以上,那么你已经超过了平均水平。如果纸质书在10本以上,那么恭喜,你已经是前11.5%的人了。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数据,2018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为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
这个数据想必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然而“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一个共同的痛点。
紧抓住这个痛点的“樊登读书”,也就这样开启了它的黄金时代:截至2019年7月14日0点55分,樊登读书用户数量突破2000万人。
![基石资本入股樊登读书,逆势布局大文娱 基石资本入股樊登读书,逆势布局大文娱]()
樊登读书:
每年只读50本书,如何销售几个亿?
樊登读书于2013年末由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樊登创立,核心产品是樊登读书APP每周更新一本与家庭、事业、心灵有关的优质书籍的精华解读,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呈现。目前已涵盖有关于心灵、事业、家庭、创业、文化等多个品类的240余本的书籍解读,均由樊登亲自解读。其中热播书籍的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如《亲密关系》、《正面管教》、《刻意练习》等,总播放量超过15亿次。
从2013年成立以来,樊登读书的用户呈现了指数级的增长,按照当前趋势,预计今年底可能会突破3000万。
![基石资本入股樊登读书,逆势布局大文娱 基石资本入股樊登读书,逆势布局大文娱]()
日前,基石资本入股樊登读书,于大文娱领域再下一城。
对此,主导了本次投资的基石资本投资部执行董事刘凌,阐述了他们的投资逻辑:
紧抓痛点:聚焦“事业、家庭、心灵”这3大核心需求,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提供普适性的实用内容,对热爱知识与阅读、渴望了解世界、期待成长的人群,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基石资本入股樊登读书,逆势布局大文娱 基石资本入股樊登读书,逆势布局大文娱]()
高质量、流程化的内容产出:正如樊登所说,樊登读书的价值在于贩卖阅读能力的差异。每本书均由樊登直接解读。樊登作为原央视主持人,北京大学、北京交大MBA、总裁班资深讲师,IBM 领导力认证高级讲师,多次成功的创业者,无论是阅读品味、阅读能力、解读能力还是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极难被复制。
同时,樊登也通过综艺节目等选拔方式,大力培养内容生产梯队,现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流程化的内容生产模式,可持续为用户带来高质量的内容。
![基石资本入股樊登读书,逆势布局大文娱 基石资本入股樊登读书,逆势布局大文娱]()
轻资产、零边际成本、高现金流、高利润率:凭借极低的边际成本、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樊登读书的现金流可观,销售规模迅速突破几个亿,是可以实现指数级增长的模式。
独到的社群和渠道运营:樊登读书拥有千万人微信社群,同时在线下社群每年会举办万场以上线下活动。其在线下渠道(二三四线城市为主)通过会员分销模式开拓业务,线下营销渠道壁垒高、业务体量规模较大、发展很快,现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千家授权点,服务上千万会员。
“樊登的资深用户,很多是以家庭、企业为单位一起来的。”樊登表示,“比如三一重工梁稳根发文要求公司高管购买,给樊登读书带来近万会员;诺亚财富的汪静波,成立了樊登读书诺亚授权点,把年理财在150万美金以上的人都变成了樊登读书的会员。”
![基石资本入股樊登读书,逆势布局大文娱 基石资本入股樊登读书,逆势布局大文娱]()
刘凌表示,基石资本对于泛文化产业坚持长期关注、持续布局的整体思路,并会适时调整投资策略以适应行业的动态变化。在当前环境下,樊登读书这样的有高业务壁垒、独特的经营模式、良好的现金流、稳定高效的运营团队的优质企业值得重视。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时间是更宝贵的资源,我们有极大的成长需要,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选择和思考。而樊登读书就像一个老师,或者是一个同等对话的智囊一样,帮助没时间或能力选书或阅读的人,用更有性价比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智慧,改变自己的生活。
“我们基石资本每年也都坚持做读书推荐,给合作伙伴寄几本好书。”刘凌补充。
行业寒冬下,
基石资本连续出手,底气何在?
从2018年初开始,持续了5-6年的泛文化传媒行业的热潮开始消退。
这其中既有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也有政策加强监管的原因,如主管部门调整、影视综艺限娱限薪等,导致行业出现整体性的降温。
据清科统计,2018年,文化传媒行业有4家企业实现IPO融资,案例数量同比下降66.67%,融资规模同比下滑18.54%,而且没有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在A股上市。
在市场举棋不定的时候,深耕文娱行业十余年的基石资本副董事长林凌却表现了胸有成竹的态度,他表示,不必过多在意风往何处吹,投资文娱项目已有成型的方法论。
林凌表示,基石资本主要是从用户需求变迁出发,以内容为王、注重产业链布局,不断挖掘IP价值,发掘行业隐形巨头,并提前做好风险控制。
具体来说,基石资本把文创企业分成了三大类:
第一类是技术类,通过其核心技术能力,实现文化创意产品、传媒和其他服务能力的生成。比如说动漫游戏的制作,影视剧特效,还有VR等。典型的投资案例包括丝路视觉(300556)、原力动画等。
第二是平台型的公司,即通过线上线下手段形成巨大的消费者端流量,再组建生态系统,实现平台的各类商业变现,主要是广告和电商的变现。一个好的平台首先要具备积聚大量的内容提供方和内容消费方的能力,其次是有清晰的变现渠道来消化和变现这些内容,或者是将这些用户导流到合适的其他变现渠道中去,再者平台建设一定要有相当的行业壁垒和门槛,以保证期稀缺性和竞争优势。典型的投资案例包括华闻传媒(000793)、二更等。
第三类型就是内容创造和IP产生型公司,头部IP无疑是非常稀缺的,一旦生成无疑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但必须考量其保鲜期和分层性。基石资本主要看其内容生产是否可以流程化,即高质量内容的生产可以不受个别人能力、意愿、经验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种类似工厂化的生产模式,在好莱坞早已成熟,能很大程度降低文娱产品的投资风险。典型的投资案例包括米未传媒、樊登读书、懒人听书、五元文化等。
最近几个月,基石资本就连续出手了樊登读书和有声书头部企业懒人听书。“这两家企业虽然模式截然不同,但它们都符合这套方法论。”刘凌说。
刘凌认为,首先,它们都具备了工厂化生产内容的能力,能够稳定地生产高质量的内容。樊登读书的模式我们已经了解,懒人听书背靠阅文等版权大户,内容也是很有保障的。其次,在行业大部分企业还陷在烧钱模式中的时候,它们都已经实现了较大规模的正向盈利,代表企业模式本身其实并不依赖于外部融资,展现了自身的可持续性。
刘凌表示,基石资本对各种模式都呈开放态度,对不同特色的企业都很有兴趣并在广泛调研,“整个行业都在高速发展当中,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我们希望能与更多的好企业共同成长”。
13亿人的市场
本土文化企业一定能讲好自己的中国故事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专注文化产业的投资人,林凌经历过大文娱行业的逐渐兴起,看到了喧哗与骚动,也看到了泡沫的逐个破灭,但林凌依然对大文娱行业充满信心。
“中国是个13亿人的大市场,一方面具有自身的文化独特性,另一方面,国内不同年龄人群的认知水平、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差异呈分层化的特点,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文娱产业需求日益增长,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差距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定会产生更适合本土群体需要的优质本土文娱企业。”林凌说道。
目前,大文娱行业的全球第一大公司是迪士尼,市值大概是2500亿美金,而中国最大的公司尚未及其十分之一。
林凌认为,中国的物质文化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必然会出现更大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中国的文化类精神消费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和产业发展历程上都相差甚远,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文娱类消费有着明显的抗经济周期特性,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泛文化娱乐产业有更多的消费需求和发展驱动力。
林凌表示:“一是消费升级会产生更多的精品化、情感化需求,二是消费分级又会带来圈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因此细分市场存在可观的投资机会。”
从中国本土文化产业来说,2019年中国又出现了一部现象级的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达到49.4亿元,位居票房第二名。票房第一名为《战狼2》,票房为56.83亿,第三名是《流浪地球》,票房为46.5亿元。这也再次证明了优秀内容的号召力。
“我相信,中国的本土文化企业一定能讲好自己的中国故事。”林凌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