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路资本涌入文娱产业,投资并购风起云涌。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文娱产业并购案例达到204起,比2014年增长33.33%,涉及资产1736.14亿元,同比增长78.26%。
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林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文娱产业自2000年以来就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加上近几年实体经济疲弱,文娱行业的发展速度愈显突出。基石资本是一家本土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目前资产管理规模300亿元,其中文娱产业是比较重点的投资线。林凌透露,基石团队早在2003年就开始进行文化产业方向的投资。投资的方向与行业的演变保持一致,近年来投资了米未传媒、二更、原力动画、恒顿等项目。
林凌表示,最早IP其实就是知识产权或者智慧产权的概念,现在IP这个概念实际上被赋予了某种光环,这种光环包括:它可能架构了一种世界和世界观,架构了一群人,架构一个故事的情节,然后在这里面设定了某个东西,这些设定吻合了一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由此吸引了庞大的所谓消费者、粉丝。现在大家热衷于追求IP,主要的原因是觉得粉丝和消费者会跟着IP走,这样对于投资人来说,投资这类项目可以降低投资的风险。
林凌指出,当下业内购买知名的影视、小说、游戏、网络文学这些产品IP的时候,存在一种博弈心理,而IP转换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转换成另外一种表现方式时,IP还需要有再创作。一部成功的电影不一定能够转换成一个成功的游戏,两者之间不完全划等号。文化娱乐创业项目有其特殊性,但是从投资的角度而言,资本进入都是为了获得收益,内容生产也只有当其可以持续发展,并能形成稳定收益的情况下才能吸引资本。林凌认为中国文娱产品的生产应该以专业的流程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去生产内容。早年基石资本投资磨铁图书后,与磨铁团队一起确定了其走向流程化、工厂化的战略。
关于市场大热的网红经济,林凌表示基石资本也正在密切关注这个领域。他认为,从某种角度上,网红是信用和品牌的一种传递方式,比如《太阳的后裔》里的宋仲基,他穿什么东西,他吃什么东西,大家跟着去吃去买。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网红,其类似于IP的概念,有了IP以后,产品销售的风险降低。
林凌说:“国内现在处于一个比较热的追星阶段,这种网红也好,影视明星也好,IP也好,我认为都是追星的一种内心表现形式——围绕这种方式做文章,可以使得我的生产,我的传递,我的营销更简单。”
林凌坦言,目前资本市场比较青睐网红,因为网红容易获取流量,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流量足够大是可以进行变现的。而接下来围绕网红怎么做文章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比如说网红是不是一定要通过电商变现?网红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模特、广告、影视的方式变现?对于网红,林凌透露,投资机构一般不会投资个体,会更青睐投资相关的公司,其中考量的标准包括做电商的能力、创造网红的数量、包装网红的能力、营销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