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独角兽即将诞生!思谋科技已完成B轮2亿美元融资,基石资本再度加码!

2021.06.2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31571653036331_.pic_hd.jpg

近日,思谋科技已完成B轮2亿美元融资,快速成为独角兽企业

在参与A轮融资后,基石资本再度重磅加码!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进一步深耕市场,加大智能制造产品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场景规模化落地。

思谋科技成立于2019年12月,是一家智能制造前沿科技公司,致力于研发新一代AI技术,打造软硬件一体化产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思谋科技由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影像学等领域权威专家贾佳亚创办,CEO沈小勇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曾任某头部互联网科技企业最年轻的研发负责人,从0到1建立涵盖研究、工程和行业应用的高效视觉AI研发体系。

基石资本表示,对于科学家创业而言,商业化是最关键的门槛。在拥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如何将之转变为产品优势,并对接市场需求,将技术真正落地到具体的行业场景和广大的市场空间中,对于初创科技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此,这一年思谋科技团队技术与商业齐头并进,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工业场景正在经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进步,而思谋科技这样的新一代AI公司是赋能行业发展的新兴力量。从我们首次投资到现在,团队打造出了全球首个工业AI操作系统,一年内服务数十个行业头部客户,团队深厚的技术水平以及扎实的落地能力让我们印象深刻。期待企业继续以“思谋速度”推动行业的发展,引领产业变革。

31581653036335_.pic.jpg

对于手握尖端算法的AI企业来说,赋能范围确实可以很广,但如何界定边界,以及能否在确定的边界内打穿场景,实现闭环则更重要。思谋早在创立之初就选定聚焦智能制造,实现AI产业化路径,并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从软件算法到软硬一体化产品的跃迁

目前,思谋已在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光学等领域研发并量产了超过30款智能制造软硬一体化产品,落地于包括飞机、汽车、新能源电池、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芯片、精密光学和新一代显示技术等生产制造场景,其中超过80%已在客户生产线上正式运行。

31591653036338_.pic.jpg

思谋科技AI软硬一体化设备 ↑

举例来说,在汽车生产领域,去年10月,思谋的轴承AI检测一体机已在某世界500强汽车部件厂商产线试运行,该产品的上线极大地缩短了原有产线的检测流程,可一次性进行23种缺陷类型的自动识别,质检效率提升了超过80%,检测准确率接近100%,目前该产品已正式上线。据悉,这也是该企业首次在其主流乘用车产线上引入AI产品

在精密光学领域,思谋与全球光学行业领导企业合作打造智慧工厂,经过4个月的材料研发和AI技术攻关,业内首个实现了在光学镜片上进行隐形二维码的自动打码和读取,并成功研制了AI镜片识别分析分拣包装一体机。该设备可以为每个镜片打上隐形二维码,这就相当于为镜片装上了隐形的“身份证”,这些“身份证”信息是我们通过肉眼完全无法看到的,但是思谋的一体化设备,仅需0.2秒,即可读出“身份证号”,并解析出镜片的度数、颜色、来料厂商、膜的种类等等超过50种数据,从而进行镜片的自动分类分拣,以及为来料溯源和销售途径追踪提供数据依据。目前思谋的产品已在该光学厂商的全球多家工厂上线。

在半导体领域,思谋已与多家国家重点企业合作,从晶圆检测、到PCB检测、再到芯片工艺分析,推出了数十套AI+方案和软硬一体化设备。半导体产品虽然尺寸不大,但所涉及的制造工艺丝毫不亚于建造飞机和航母,方寸之间就包含了数十亿个晶体管,所以对制造和检测的精度要求都非常高。传统AOI质检设备由于误判率高,往往需要在其之后再安排人力进行复检,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思谋得益于团队多年在视觉AI领域积累的强大算法能力,可以做到快速对多种缺陷类型进行分析、识别、判断,目前其准确率达到了99.99%,可实现从设备工艺优化,到产品质量提升的闭环控制。

除了智能制造软硬一体化设备,思谋科技在成立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还先后推出了SMore ViMo工业AI平台SMore ViScanner智能读码器SMore ViNeo智能相机工业智能成像系统等标准软硬件产品及套件,形成了完整的AI智能制造体系,已服务了卡尔蔡司、空客、博世、佳能、大陆集团、舍弗勒、宝洁、联合利华等超过100家行业头部企业。

未来,思谋科技将持续运用新一代AI系统架构和自动化硬件能力,通过AI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中的神奇反应,进一步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牵手合作伙伴共同开创智能制造新未来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