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把握科学家创业趋势 基石资本天使基金投出多家“潜在独角兽”

2021.08.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科学家创业是中国进入硬科技时代的必然产物。”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近日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已经由模仿走到了创新阶段,科技企业要从大变强必须要有原创技术。

张维的上述观点,印证了基石资本天使基金为何能在近期取得阶段性成果。近日,深圳天使母基金公布的15家估值超1亿美元“潜在独角兽”企业中,思谋科技、瑞莱智慧、数篷科技和致星科技均为基石资本所投企业。

总结可见,上述企业的创始人大都拥有科学家的身份。比如,思谋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贾佳亚还拥有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院士、原腾讯最高级别杰出科学家、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核心专家等身份。

基石资本天使基金合伙人黄依群认为:“区别于此前的商业模式创新,中国进入硬科技时代要求投资机构转换投资视角,一定要看到科学家时代来临。”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

记者 邱德坤


科学家创业成重要趋势

基石资本最初关注到思谋科技,源于贾佳亚2019年下半年离职腾讯。虽然传言贾佳亚将回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但是黄依群团队敏感地觉得他会创业。不出所料,贾佳亚于2019年12月创立思谋科技,致力于研发新一代AI技术,打造软硬件一体化产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行业聚焦智能制造、超高清视频。

 在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沈小勇看来,他们跟随贾佳亚一同创业,是希望更好地呈现研究成果的价值。沈小勇表示:“资本市场形成较为普遍的共识是,人工智能虽然刚开始但是市场广阔,那么投资肯定要加持到中国、亚洲甚至全世界最强的创业团队。”

黄依群介绍,她们为了能参投思谋科技,提前调研了贾佳亚在腾讯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从业经历后发现,他在AI视觉领域的科研水平是亚洲第一。公司官网介绍,思谋科技核心团队深耕视觉AI领域超20年,拥有国际专利超300项,国内专利超100项。

此外,瑞莱智慧、致星科技的创始团队同样豪华。例如,瑞莱智慧成立于2018年7月,是亚洲领先的第三代安全可控人工智能技术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作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官方孵化的第一个项目,团队吸纳了一批中国顶尖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朱军等科学家。

“这几家公司的创始团队类型极为相似,均是在所从事领域有非常高的学术造诣。”黄依群介绍,基石资本天使基金团队深入调研这些公司后发现,他们过去几年内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以及被权威机构引用的次数,都处于所在行业的亚洲排名前列。

“顶级科学家的才华和时间,是真正意义上的稀缺品。”张维进一步补充,相比此前的商业模式创新,当下技术创新要求创业团队有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才能不被轻易复制,为公司带来又宽又深的护城河,而科学家创业的显著优点就是有很强的技术能力。

不过,技术积累的长期性导致科学家创业的次数不多。黄依群认为,科技投资要注重投资标的所从事业务与创始团队过去经历的关联度,所以科学家创业前的研究成果是投资的重要参考。如果一个以科学家为首的团队创业失败,其再次创业的方向必须是已有研究领域的再次精准对焦,并能证明拥有很大的市场规模,方能再次吸引投资机构。


与投资机构谈判拥有话语权

4家被投的潜在独角兽企业中,思谋科技与基石资本的故事颇为有趣。黄依群回忆,思谋科技创立不久便在业内小有名气,以至于她首次与贾佳亚见面商谈时,思谋科技当时轮次的投资额度几乎已被抢光。

这源于思谋科技凭借先进技术,迅速在业内打响知名度,当前已先后服务了卡尔蔡司、空客、博世、佳能、舍弗勒、宝洁、联合利华等超过100家行业头部企业。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全球市值最高的智能终端品牌商曾对外发布无线充电线圈缺陷检测项目,希望供应商能检测出30多种类型的缺陷,但是一般供应商基于技术和成本考量只提供识别2类缺陷的能力。

沈小勇介绍,检测能力从2类提升到30多类,难度将呈指数级提升,复杂度超几百倍。而思谋科技凭借技术优势拿下上述项目,主要表现在其提供的软硬一体化质检机上线后,可同时在多区域进行超过30种缺陷类型的自动化AI全线检测,检出率大于99.8%,人力成本节省超过80%,达到业界标杆水平。

拥有技术优势和标杆客户的认可,令思谋科技在与投资机构谈判时获得了较大话语权,并逐步形成了选择投资机构的标准。沈小勇表示,公司现在更偏好接触头部财务投资机构或有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因为它们能给公司提供更多战略层面的指导,或者是产业协同的帮助。

2020年6月,思谋科技宣布获得数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联想创投、IDG资本和真格基金等,未见基石资本的身影。彼时,为了参投思谋科技,黄依群正带领团队四处搜寻能与思谋科技接触的机会。

突破口来自基石资本此前投资的商汤科技。黄依群团队发现,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立,是贾佳亚带出来的首位博士。现在徐立与贾佳亚除了是师生关系,还因为二人先后创业会时常交流,进而成了好朋友。

“徐立先把我们面试了好几次,包括基石资本天使基金的投资逻辑、对科技项目的投资观点等。”黄依群说,基石资本此前投资商汤科技,向徐立证明了他们投资成长期企业的能力,但不代表拥有投资早期企业的能力。

最终,黄依群带领团队先后与徐立、贾佳亚多次交谈,明确了基石资本天使基金投资早期企业,最关注技术领先性以及将先进技术商业化实施的能力,促成了基石资本与思谋科技的合作。2020年10月,思谋科技完成超1亿美元的A轮融资,基石资本成为参投方之一。到了2021年6月,基石资本继续参投思谋科技2亿美元B轮融资。


寻求科研与商业融合点

“科学家创业的主要难点在于商业化能力。”张维称,主要是将技术落地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并实现扩大生产,以及如何从生产到形成正向的财务报表。这要求科学家创业搭建团队时,必须尊重和吸纳各个领域的人才,让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又紧密合作,才能把技术能力切实转化为商业能力。

这也导致基石资本天使基金自2018年成立至今,不同于多数风投企业“撒胡椒面”的风格,而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优中选优。目前,黄依群带领团队每年要看200个以上的项目,但是会投资的项目很少。这既是为了锻炼团队能力,也是科技属性的项目导致需要谨慎投资。

思谋科技做到了正向示范。在团队搭建上,沈小勇作为贾佳亚带出来的博士,此前一直是从事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的专家,当前在思谋科技的定位更偏向管理者。沈小勇说:“很多道路的选择要专注,同一时间只能做好一件事情。”

而在技术商业化上,贾佳亚给黄依群的印象是一个具有商业化思维的科学家。黄依群回忆,贾佳亚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思谋科技的业务,并在不断地跟客户交流过程中,对自身技术变成产品以及产品的交互形式做了多次迭代,这是他们能够迅速成为行业翘楚的原因之一。

目前,思谋科技明确要成为业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前沿科技公司,打造完备的软硬件产品矩阵,布局了智能制造的全链条。思谋科技此前对外表示,在2021年6月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后,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深耕市场,加大智能制造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场景规模化落地。

不过,沈小勇与投资机构交流时多次强调,在要求技术创新企业提升商业化能力的同时,对创新与应用要经受得住等待,因为只有长时间积累的技术才能产生巨大成效。如果技术创新的企业类似被打了激素的鸡,让它们在三个月内就长大,那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