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5 浏览次数:
2023年8月15日,基石资本所投企业、国内领先的运动控制厂商固高科技上市。截至收盘,固高科技涨幅达467%,市值达到272亿元。

从左至右:固高科技董事周玲女士、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先生、固高科技董事长李泽湘教授
固高科技的上市也意味着其创始人李泽湘教授终于收获了人生第一个IPO。
作为著名科学家与创业导师,李泽湘教授与学生汪滔一道创办了全球最大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被誉为“大疆教父”。除了大疆,他还与学生创办了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等知名科技公司。其2014年创办的松山湖机器人基地,至今已孵化六十多家硬科技企业,包括云鲸智能、海柔创新、卧安科技、正浩创新、希迪智驾等多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
而除了李泽湘教授之外,固高科技的其他两位创始人高秉强教授与吴宏教授也都是机器人、半导体和运动控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
其中,高秉强教授是先进半导体设计、制造领域的世界级专家,曾获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固体电路奖”;
而吴宏教授长期专注运动控制核心技术研究,是中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三位创始人二十年磨一剑的成果,1999年创立的固高科技是基于解决我国装备制造业底层基础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支持实体制造产业发展的共同理念而成立的,身上寄予着中国制造的雄心壮志。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专注于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运动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制器之技”,人类通过运动控制技术来制造更有序、高效、高速、精密、稳定和可靠的先进工业装备(“好机器”)。
运动控制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高端工业装备中,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基础技术。运动控制系统的精度决定了生产设备制造的精密程度,因此掌握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对国家高端装备的国产化突破具有重要意义。精密材料切割、异形曲面等复杂工件成型、精密测量检测、半导体的晶圆加工和封测、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应用场景领域,需要微米级、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的深度应用。
固高科技的核心产品包括运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其中运动控制器是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层和“大脑”,而驱动器是运动控制系统的驱动层和“心脏”。
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固高科技已成为国内少数掌握运动控制、伺服驱动、多维感知、工业现场网络、工业软件等运动控制领域多项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具备与欧姆龙、倍福、ACS、Aerotech、ELMO、科尔摩根等国际先进企业同台竞争的能力。
同时,公司构建了“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所需的底层、基础、核心技术,助力高端装备产业的国产化突破。
固高“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

固高科技现已为各行业2000多家装备制造商累计部署超过50万套先进运动控制系统。公司的技术、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装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3C自动化与检测装备、印刷包装设备、纺织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公司服务的客户既包括大族激光、博众精工、新益昌、联赢激光、阿达智能、南通振康、广东科杰、亚威股份、慈星股份等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也包括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装备制造企业。
2020-2022年,固高科技的营业收入从2.83亿元增长至3.4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0.95%,归母净利润则从0.28亿元增长至0.5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37.33%。
我国运动控制产业根植于中国制造。一方面,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最丰富的工艺业态和最庞大的消费群体。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为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内在驱动力,同时我国以半导体、新能源、机器人、3C电子等为代表的新兴制造需求快速增加,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行业发展。

这两点决定了中国智能制造,以及其核心基础环节的运动控制产业将实现长期较快的高质量发展,且中长期看将整体达到乃至引领全球竞争力水平。
结合有关运动控制器及伺服系统市场的研究数据,2019年我国运动控制系统的总体市场规模约为425亿元,若以年复合增长率10%测算,2022年,我国运动控制系统市场将接近570亿元。
综上,掌握底层、基础、核心、平台技术的固高科技,正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
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表示,随着固高科技的上市,也意味着中国一批从事底层、基础、核心技术的公司,正迎来发展良机。而在20多年前,固高科技创始人团队的三位科学家即已看到科技竞争的风险和机遇,怀揣科技报国的梦想,他们致力于以无国界的科技为有国界的中国科技产业链解决卡脖子的底层技术。
作为工业基础和核心的半导体产业,大国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尤其是在光刻机、EDA软件、光刻胶等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上,目前我们面临着较大压力。而在两年前,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与固高科技创始人们在一起探讨科技产业发展时,张维认为,应该韬光养晦10年,而教授们认为应该是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杨胜君还表示,固高科技是基石资本在硬科技行业实践CVC式产业链投资布局的典型案例,其作为基石资本投资组合中多家优秀科技企业的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是基石资本科技投资“点-线-面”网状投资版图上重要一环。我们期待固高科技上市以后不断进步。
“固高”的英文为“Googol”,意为10的100次方,代表公司深耕装备制造基础核心技术领域,以技术服务于万亿下游智能制造产业的信念。
作为我国“产学研”创新模式的优秀代表,固高科技的创始人和核心团队致力于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平台支撑、资本驱动”的完整模式,高效打通科研成果产业转化路径,并为社会培育运动控制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人才,以科技服务产业,为中国智能制造贡献力量。
而作为一家创投企业,基石资本也致力于为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投资了40余家科学家/院士/教授/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高科技企业,除了固高科技之外,还有商汤科技、思谋科技、文远知行、十沣科技、元化智能、合川医疗等等。
我们期待,能通过我们的投资帮助到更多的创业企业,共同实现从0到1,从1到Googol!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