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2018年10月17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1世纪国际财经峰会在深圳举办,基石资本合伙人李小红受邀参加了主题为《新经济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路径》的论坛。
李小红认为:一个谋求长远发展的新经济团队应重视技术,团队自身应在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形成稳定的核心技术能力。适当的泡沫可以引导人力财力物力对技术的投入,促进技术培育和成熟,对新经济有一定的帮助。

以下根据李小红的演讲整理:

李小红:
何为新经济的“新”?可以从两方面解读:从时间维度看,新近5-10年出现、壮大的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国内半导体、5G等,这些属于新经济;从解决问题的方式看,用智能手机把人与人连接起来、实现交易与支付的这类新模式和新业态都属于新经济。
传统经济企业也可能做一些新经济产业的事情,成为新经济势力的一部分。首先,回归到经济的本质,每个经济形态的存在肯定是满足了时代的需求,而且是用一种比较高效率的方式。其次,传统企业的基因决定了它是否可以做新经济这件事。举个例子,现在新能源汽车比较热门,参与者既有特斯拉、比亚迪,也有后续跟进的传统车企宝马和奔驰,这些传统车企也会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者,因为毕竟都是在造车,这个基因没变。但同样火热的自动驾驶就不同,自动驾驶的本质是一个不同的载体,更多是信息技术,是一种集成性的开发。只有有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公司才擅长做这样的事情,他们要做各种数据的整合——这就是所谓的基因。
在现在的时点谈新经济,有一点非常重要,新经济企业一定要有核心能力,特别是要有核心技术能力。一个好的新经济团队需要对技术的认识非常到位,而且这些技术最好是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上,没有黑盒子,才能有快速的升级、迭代能力,这是新经济的标准动作。所以一个新经济的创业团队或公司要想走得长远,一定在核心技术方面下大力气。举个很直观的例子,很多人喜欢打球,你只要在球场上玩过就知道哪个人技术好,哪个人技术差,而且这个差距体现在结果上是巨大的。我觉得新经济企业一定要关注核心技术能力。
一个新经济或新技术想要取得突破,适当的泡沫不一定是坏事。泡沫的存在,表明资源在向某个领域集聚,人财物才会涌入,技术的培育和成熟度才可能往上加速。从这个角度讲,有适当的泡沫对新经济和技术成熟有一定的帮助。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