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在防风险、去杠杆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2018年债券发行遭遇寒冬,不乏上市公司、地方城投平台等机构债券发行失败的案例。
凭借良好的信用和资质,日前基石资本成功发行了双创债——18基石S1(代码:114384),基石资本成为2018年首单民企双创债成功发行的创投机构,也是深交所成功发行的第一单民营企业的双创债。
据了解,基石资本双创债获批发行额度6.8亿元,分两期发行,此次发行是第一期,发行募集规模为3.1亿元。
据了解,2017年监管机构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支持创业投资公司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在该政策发布后,基石资本开始积极申请发行双创债,2018年3月份,基石资本获深交所无异议发行双创债批文。
在近期《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拓宽创新创业直接融资渠道明确要求,“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发债融资,稳步扩大创新创业债试点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
基石资本表示,基石资本过去投资了山河智能、三六五网等一批创业创新企业。现阶段,在科技、消费、文娱等行业上,基石资本投资了柔宇科技、商汤科技、米未传媒、百果园等企业。此次在交易所发行双创债后,基石资本将有更充足的资金去支持创业企业。
在今年去杠杆的背景下,2018年资金面骤然紧张,债券市场受此影响很大。 Wind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共有590只债券推迟或发行失败。其中,不乏知名上市公司债券发行失败的案例。
据证券公司投行人士介绍,2018年是有史以来,债券市场资金面最紧张的一年,很多城投债和公司债即使拿到了发行批文,但是无法发行募集资金。
基石资本此次成功发行双创债,是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高度认可基石资本的结果。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