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8
11月9日,基石大家课堂第十八期即将在大理举行,本次大家课堂的主题为“大变局、新机会”。
本次会议邀请了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先生和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先生两位重磅嘉宾,期待在两位老师的讲授和启发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也能够更好地洞见中国新产业的投资机会。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价值投资者 作者:赵晓光

站在现在的这个时点,自下而上的角度如果做一个预测的话,有两点:
第一,对三年周期的预测比对一年的周期预测更为容易。
第二,对产业的预测比对投资的预测更容易。
我们先从比较容易的事情谈起,就是未来三年整个产业是一个什么图景?既然本人是研究制造业出身,十九大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制造立国,所以我就从制造业谈起,基本上从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从制造业的角度看未来的机会,第二个维度从整个制造业的下游,就是从硬件的角度谈未来的机会。第三个就是从整个TMT的角度,我们能看到的未来的机会。
第一,制造业。
过去5-8年基本上有一个行业,如果你就配置这个行业的话,你的收益会在全市场排名非常靠前,那就是整个电子模组行业。拿出一个手机,几乎所有的模组现在全球第一、第二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们必须对大趋势作判断,今年在中期大连策略会上讲预测的本质和改变的意义。短期的预测变成交易,中期变成大数据的工作,长期实际上是对趋势的预测。如果现在回头讲,过去5-8年,把所有电子模组公司全部配一遍,收益率非常好,上周我参加信维通信交流会,过去4年A股涨幅第一名,2013年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亿的市值,亏几个亿,现在500亿市值,也是模组行业的代表。未来,当模组产业中国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的时候,我觉得会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模组的上游(材料、设备、芯片),我们在过去可能大家对芯片给予非常高的关注,因为这是大国重器,但是我认为大家对材料行业的研究是严重不到位的。当每一个行业的下游都变成中国企业的时候,材料行业一定是应运而生,无论是面板材料、模组的材料、半导体材料、5G的材料,你会发现随着5G未来中国的崛起,很多优秀的公司都会起来。材料、设备、芯片在过去一年持续有业绩的还是设备行业,因为设备行业比较容易走出业绩,卡位成功后,可以很快地做出利润来。过去一年表现最好的之一是大族激光,材料行业我觉得各位可以高度重视,两部分,一部分是各种新型材料,比如石墨烯、碳化硅、3D打印,作为工具型材料,帮助各种传统材料提升性能。另一部分是传统材料的替代。他们的发展在军工酝酿,在往汽车渗透,从而往消费电子开始转移,我觉得这个趋势已经看得非常明确。临界点的时候是我们需要最敏感的,如同2013年到2014年看到新能源电池,临界点出来的时候,虽然量不大,但是环比的趋势已经出现。
第二个方向,我今年在大连已经讲了,从电子横向扩张,一个是军民融合,一个就是汽车零部件。前天晚上有一个饭局,汽车大佬聚会,我发现左边的人是百亿身家,右边的人也是百亿身家,一个是在两年前1.7亿估值投了智能汽车,一个就是去年做了军民融合石墨烯新材料,都是第一大股东。军民融合最大的意义是通过生产关系的改变,把生产力释放出来。汽车产业最大的意义就是我们看到全球汽车零部件前100强,七万亿的收入,有95家是欧洲人跟日本人为主,只有5家是中国企业。这七万亿应该对应着15000亿的利润,20-30万亿的市值,我相信未来5年应该能够复制智能手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的路径。所以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层面。
第三个机会在其他智能硬件,智能手机时代,中国企业应该说是在不断的追赶过程,现在智能手机做到全球数一数二。未来你会看到在其他的智能硬件上,中国企业就不是追赶了,而是领先全球。比如说等一下讲到AR/VR,你会发现全是中国企业跟国际的巨头们合作,这跟过去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讲的第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站在整个硬件的维度,我们依然看到三个机会:
第一,以社交为目的的硬件,它应该是我们所有互联网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社交,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与视频相关的技术依然是未来从下游看最为空间远大的,无论是目前的手机上看到的技术,还是AR/VR,我最近不止一次跟产业的人聊,告诉我AR/VR已经到了临界点。甚至说我们传统的电视屏,它会不会变成一个社交的入口。2013年到2015年讲的所谓的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电视、互联网医疗,最终其实只是教育的信息化、医疗的信息化跟电视内容的信息化,它没有互联,没有实行社交。所以AR/VR 要做的是实现视频的互联。Vipkid只是视频互联,已经40亿到50亿的收入了,而且会更快地成长。所以要站在比较高的高度理解视频。你只有理解了视频才会知道为什么今年海康、大华这两个安防两个巨头涨这么多,因为站在更高的维度看这些公司。
第二,哪些行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匹配的,最典型的就是汽车跟音箱这两个行业,落后的生产关系导致你花很高的价格买一些没什么创新、没什么进步的产品,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
第三,未来哪些领域能够把硬件产品转化为服务的。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维度,整个站在硬件的角度。前两点是特别重要的。
第三个维度就是未来站在TMT的角度我们都要去思考,未来的世界是什么?
现在最热的主题就是关于人工智能,但是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想过,人工智能一定是来自于数据,这个数据怎么来?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层楼没盖好,先盖第二层楼,这个事情就会垮掉的。我们要讨论的是第一层的问题,未来的科技行业是什么?就一句话,精准化数据时代,未来无论是To C的世界还是To B的世界都是要拿到数据进行人工智能的分析处理,然后提高整个商业效率,改变你的商业模型。
在To C的世界中我们已经看到非常清楚,比如以搜索这个行业为例,搜索最早是微软做搜索以技术为核心,Google认为搜索不是技术的工作,应该是一个数据的工作。100万人搜索天风证券,20万人打开的是这个信息,就应该把这个信息摆在第一位,这是Google的做法,但是不是搜索的本质。真正的搜索是什么,比如都搜天风证券,如果你是大学生是要找工作,就把天风证券的招聘数据告诉你,如果你是做投资的,你可能要开户,我就把开户信息放在第一个。如果你是一个产业的,你可能要上市、要融资,我就把我们的投行信息推荐给你,它是基于精准化数据。
所以你看到未来有两个公司是会非常牛的,一个是今日头条,因为它掌握你的精准化的数据,它知道你喜欢看什么。第二个是搜狗,它掌握你天天打什么字。这里面包含的信息,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所以这时候百度发现没有精准化数据,因为我的数据都来自于搜索这个场景产生的。而今日头条是来自于你天天在看新闻,搜狗是来自于你天天打字,场景产生的维度远远超过搜索。所以最近百度就干一个事,语音免费,免费的目的是拿到你的数据。拿到数据才能变成商业模式,亚马逊的音箱就是因为拿到你语音的数据,他就知道你要买什么。
所以我们反过来想,在我们To C的领域,我们的需求是什么?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社交、办公,这里面哪个是最早起来的?是行。行为什么最早起来的?因为行可以掌握你的精准化数据,因为行这个事就是两个,你现在在哪里,你要到哪里去。所以行是无论是共享单车、滴滴打车、Uber,各种都是最早起来的。但是未来我相信,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教育、医疗这些领域中,它都会进入一个精准化数据的时代,而比较遗憾的是我们会发现这些精准化的数据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互联网巨头手中。所以它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但是它主要会被互联网巨头垄断。
同时,在To B的领域充满机会,未来应该是有三个技术,第一个就是物联网,第二个是视频,第三个就是人工智能。前两者是拿到数据,人工智能是处理数据。这三个数据排列组合结合起来形成工具性的技术来帮助各种行业转型升级。我们做一个对比,2013年到2015年我们听到的互联网的故事是什么?是颠覆,2013年到2015年牛市的逻辑就是“颠覆+跨产业并购”,未来我觉得第一就是工具和帮助,第二就是全球产业并购,特别是全球制造业的并购,我觉得这个苗头已经非常明显。
那么当这三个技术跟商业结合我们已经明确看到了无人超市,无人超市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我们各位在开着会,打开某个APP,你可以身临其境地逛国贸某个店,可以下单购物,可以帮助单店的销售量增加几十倍到几百倍。所以它有摄像头和物联网,拿到精准化的数据,它知道每个人要什么,他比你自己还知道你要什么。在能源的物联网、工业的物联网,在各行各业,在交通运输,在物流,它都会进入一个精准化数据时代,而精准化数据的重要的前提就是物联网和视频,而物联网和视频重要的前提是5G。
我们在去年6月份推出5G的报告,那时候你跟产业的人聊,他们都认为会低于预期,因为专利很多掌握在华为和中国手中,觉得国外企业会不配合。但最后发现5G比预期发展快。当一个产业链满足所有人,用户上网速度快了50倍,运营商可以赚更多的钱,更高的ARPU值,应用厂商可以做出更多的应用卖更多的钱,手机厂商可以换机,零部件厂商可以卖更高的单价,所有人都会很配合,所以5G只会高于预期。所以我们现在的无人驾驶是基于单车的GPU的预算,这个一定是不科学的,原因就在于通信技术是不稳定,不够快,但是5G时代无人驾驶就会进入云计算时代。
远程的一个巨大的计算中心比单个CPU不知道要强大多少倍。所以我觉得在To B的世界中就是物联网+视频,视频很重要,大脑中70%的时间在处理眼睛看到的事情。这些工具性的技术,无论是新材料、视频、物联网、人工智能,它是帮助各个传统行业。所以这就是我们站在第三个维度,就是我们认为各位可以认真地去思考,当用精准化数据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把科技行业未来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串在一起能想明白了,想明白之后你会坚定不移地配置一些未来3年的趋势。以上就是我对整个站在产业的角度对未来3年的一个判断。
如果转化为投资的话,其实最终我们研究的是股价跟盈利的关系,去年年底会坚定不移地看好这些白马股,因为他们的估值太低了,当你什么都看不清楚的时候,要相信低估值是王道,现在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很多50亿到100亿市值的公司明年只有20倍出头,所以同样的道理,过去一年发生的是一个什么?白马股和中小市值的成长股估值的相向运动,以前白马股十几倍,有业绩成长的成长股50倍,现在都二十几倍,光荣地会师了,但是会师之后,你会发现依然有很多公司,包括我最近看计算机、传媒的公司都在20倍出头的估值,所以当你什么都看不清楚的时候,你仍然相信低估值高成长带来的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我们看到在机械、在环保、在化工、在材料、在军工、在医药、在消费、在电力设备等等,都会有很多20多倍的估值,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应该抛开,到底是创业板、非创业板,要掌握有业绩的公司,未来一年还是股价跟业绩正相关的阶段,就如同去年的阶段,白马股把估值的标杆带上去了,今天的会议目的也是通过邀请300多家上市公司,我们耐心地寻找明年20倍估值的公司。
(编辑:韦依祎,责任编辑:魏锦秋,审阅:杜志鑫)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