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 浏览次数:
2022年4月13日,基石资本所投企业、国内培养基龙头奥浦迈的首发上市申请被科创板上市委审批通过。

奥浦迈是一家专门从事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成为国内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细胞培养基和CDMO服务供应商之一。
据沙利文咨询研究,2020年度,国内培养基市场中,奥浦迈在国产厂商中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奥浦迈已累计服务国内外超过500家生物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50多个临床蛋白/抗体药采用公司培养基和CDMO服务,在行业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国有生物制品开发企业,也包括长春金赛、康方生物等大型制药企业。
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品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料,是影响生物药临床前开发及商业化生产的关键因素,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中信建投报告显示,生物制药培养基是全球生物制药最重要的上游耗材之一,在2020年生物制药耗材市场占比达到35%。
2020年生物制药耗材分品种市场占比

数据来源:Research and Markets,Markets and Markets,中信建投等
近年来,生物药尤其是抗体以及疫苗产品的研发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带动了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培养基市场需求的大幅提升。其中,无血清、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逐渐成为主流。
据沙利文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培养基市场规模达到了15.2亿元人民币,2016-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2.3%,预计2025年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将达到54.4亿元人民币,2020-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0%。
然而,由于培养基开发的技术壁垒极高,国内细胞培养基长期依赖进口,尤其是在无血清培养基配方和工艺技术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物制品发展的自主可控。整体来看,三大进口厂商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中高端培养基市场进口垄断的格局更是尤为明显。
近年来,在国内厂商的技术不断完善、医保目录药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导致的上游生产控费和因疫情等因素影响带来的进口产品的供货风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细胞培养基产品的进口替代动力不断增强,中国培养基市场进口规模占比逐步下降,趋势明显。
在此过程中,奥浦迈自主研发的无血清培养基打破了国外少数公司对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垄断,不仅在国内培养基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还已实现少量出口,并取得了海外客户的肯定。
奥浦迈的无血清培养基产品在产品配方、质量控制、批次生产方面均已构建一定的技术门槛,公司的培养基产品在实现细胞生长高表达量的基础上,能够保持批次间稳定,满足客户对多项性能指标的诉求。目前,基于公司核心的培养基优化工艺,公司产品能够在细胞生长、抗体表达、抗体质量等多项测试指标中表现优异。与此同时,基于公司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和产业化生产平台,公司产品生产工艺稳定,无论是细胞密度、细胞生长还是抗体表达方面,均能够在生产中表现出稳定、一致的产品参数。
经过在培养基开发领域近10年深耕,奥浦迈积累了丰富的竞争优势,包括培养基开发和定制化的技术优势、大规模培养基产品的生产优势、完整的细胞培养基类型、细胞培养产品与委托开发服务的协同整合优势等。

在拥有高品质培养基产品的同时,奥浦迈也建成了抗体药物开发CDMO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从抗体工程人源化筛选、细胞株构建、工艺开发到中试生产以及临床I&II期样品生产的全流程服务,加速新药从基因到上市申请(DNA-to-BLA)的进程。
奥浦迈将开发的针对不同细胞和表达体系的培养基与自主研发的 CDMO 服务平台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客户的双向转化。

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从5852.11万元增长至21268.33万元,净利润则从亏损1226.54万元变为盈利6039.37万元,成长迅速。
基石资本董事总经理黄翊玲表示:供应链自主可控,是生物制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核心原料及装备国产化东风已至,奥浦迈是其中的突围者和佼佼者,是中国“智”造的缩影。我们很荣幸,能够陪伴和近距离见证奥浦迈的成长,也衷心祝贺肖博和团队,收获新的里程碑,踏上新征途。期待鸣锣日!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