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日前,新一代儿童智能熏教机牛听听宣布完成由基石资本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华夏桃李资本担任此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而在不久前的双十一活动中,牛听听单日销售额突破千万,实现同比快速增长,双喜临门。
智能早教硬件行业似乎已是一片红海,火火兔,米兔,阿尔法蛋等品牌竞争激烈,牛听听缘何收获资本与用户如此肯定?
对此,牛听听创始人段海云认为,“交付式”的1.0版本硬件市场确实已是一片红海,然而,如果是做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运营式”产品,把“老师”请到家,那么这个行业其实还是一片蓝海。
“牛听听的根本优势在于我们对‘学习’的理解更为深刻。”牛听听创始人段海云在采访中表示。
传统早教机相当于内置儿童故事的MP3播放器,其交互性差、内容重量不重质、操作繁琐、孩子无法自主使用等问题,让许多家长望而却步,其中也包括想把国学之美潜移默化传给孩子的段海云。
因此,系统学习儿童早教理念后,有过两段成功创业经历的段海云决定自己开发一款心目中理想的儿童早教机,于是他在2015年成立了本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熏听启蒙”理念,专注于为0~12岁的孩子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牛听听儿童智能熏教机。
所谓“熏教”,就是“耳濡目染,不学以能”,即通过听觉熏陶进行启蒙教育,也就是“磨耳朵”。真正的熏听启蒙,不能只是随便听听,而是要为儿童启蒙量身打造学习的一整套教育体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轻松吸收知识。

为此,牛听听与西南大学国际儿童心理与家庭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冯廷勇教授为首的儿童心理学专家团队合作,以“多元智能与健全人格”、“关键期与脑的可塑性”、“内隐学习与记忆”这三大理论作为科学指导,依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设计了一套儿童智能熏教架构。

具体操作中,一般是先由爸爸妈妈填写关于孩子日常表现和年龄的问卷,牛听听根据测评体系,通过智能算法自动推荐成长熏陶课程;其后用户可以根据智能推荐或自己喜好,设置智能课表,让内容每天定时自动播放,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此外,孩子和家长还可以通过参与牛听听APP内的打卡课程,每天刷播收听专业老师编排的课程,循序渐进地吸收知识等。
目前牛听听已收录50多万优质内容,包括喜马拉雅、蜻蜓FM等音频平台,外研社、海豚传媒等出版社,常青藤爸爸、雷森妈妈、婷婷唱古文等头部内容等。
尽管牛听听的内容资源在业内属于顶尖位置,但段海云始终认为,资源贵精不贵多,最重要还是对内容进行体系化的梳理,并对用户进行精准推荐。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产品都没有太重视这一点,资源入口往往只有故事、儿歌、国学和英语,家长只能按这四类逐个浏览,效率低下。而牛听听则是把内容按照小朋友的年龄、场景、功能等方式分类,总共包含12大主题分类、70个子主题分类、24个应用场景,通过更细致地整理,精准匹配儿童的学习与成长需求。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恰当的硬、软件相结合,重构儿童听书的场景,为儿童创造沉浸式学习的环境。“段海云表示。
在熏听基础上,牛听听今年的新品“读书牛”还增加了绘本阅读的功能,通过加强交互,进一步丰富儿童早教体验。
早教机2.0时代,运营成为了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不同于同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开始重视运营,牛听听在成立之初,就与这个词密不可分,“用户就是我们的产品经理。“段海云笑谈。
牛听听最早是在亲子阅读社群收获的第一批用户,也是业内最早开始在微信群做客服的。牛听听微信群里的用户最高曾达到七八万人,正是这些从牛听听诞生之日起就陪伴其一起成长的用户,给予了牛听听不断迭代的重要建议,牛听听从最早的桌面版到如今的读书版,都是在交流中根据用户的需求逐步开发出来的。

比如有妈妈提出,孩子太喜欢牛听听了,希望洗澡时也能听,所以牛听听推出了防水版;又如最新的“读书牛”产品,可以利用计算机视觉,精准地跟随孩子的阅读速度调整朗读进度满足用户阅读场景的需求,而有的妈妈提出,孩子喜欢自己的声音,是否可以由自己为孩子朗读呢?于是牛听听也把录制模式加入到了新产品中,让爸妈的声音可以常伴孩子左右。
牛听听的副总郭一飞、技术总监钟武文,长期驻扎微信群,收集、反馈用户建议,以至于很多妈妈都误以为他们是客服。
后来为了更有质量地提供服务,牛听听把客服内嵌到了自有APP里(同样也是业内首个),但他们仍然还保留了有约4000名核心用户的微信群,保持最高效的“反馈——改进——反馈”机制,持之以恒地从中吸收前进的宝贵建议。
随着能力的逐步提升,牛听听的运营也越来越精细化,目前公司已成立数据组,基于产品全链条ID跟踪对用户多维度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反向指导精准运营优化。段海云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后台统计了大家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发现有30%左右是和配网有关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设置——使用者只要连续3次配网失败,人工客服就会自动弹出提供帮助。”
在强大的运营能力支持下,牛听听实现了堪称“恐怖”的用户粘性:孩子每天平均使用牛听听96.4分钟;设备3年留存率高达68%。

牛听听团队都是技术出身,段海云过去曾主导研发机顶盒,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销量达2000多万台,在创立运营本牛科技的过程中延续了喜欢用技术实现、用数据说话的方式,也得到了业内许多其他领先技术团队的充分支持。
“教育”的特殊意义与地位让早教机区别于其他硬件,也赋予了智能早教机无穷的想象空间。目前,我国儿童故事机年出货量已达数千万台,而从1.0时代“交付式”硬件走向2.0时代“运营式”硬件,存量替代+新增渗透,儿童智能早教机潜在市场空间可达数百亿元。
在未来,段海云希望能把“教育”这件事做得更好。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内容研发,科学化、体系化、差异化、精细化地为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爱好的孩子定制成长所需内容。另一方面,打造更加开放的儿童熏教内容平台,将UGC(用户生产内容)与PGC(专家生产内容)相结合,创造出更专业、更丰富、更有趣的内容。
作为一名父亲,段海云也有自己切身体验:“我的大女儿今年10岁,特别喜欢听历史故事,现在常常会和我分享一些我都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问出来的很多问题甚至带有哲学反思,让我非常惊讶。孩子就是这样在父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实现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成长。”
段海云还期望,智能早教硬件的普及能缓解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现在很多农村父母难以独立完成家庭教育,而智能早教机可以在教孩子识字、学英语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很多帮助。”为此,除了捐献产品,本牛科技还大力推动“大咖群”,让一些高知的爱心人士为贫困孩子提供阅读指导。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认为,孩子们是在吃语言,若是这语言使他们感到快乐、有趣,他们就把它吃下去,变成自身的东西。孩子不识字,却具有很强的用耳朵接受语言的能力,这里孕育着读书的萌芽。”段海云说,“希望牛听听也能让更多孩子爱上阅读,让经典的种子有朝一日在孩子身上发芽、开花。”
本牛科技的发展前景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充分肯定,除了本轮基石资本的投资,还于2018年获得了由中银粤财和磨铁图书合作的文化基金以及湖南泊富基金共同完成的A轮融资。
本轮投资方基石资本认为:
早教市场规模巨大,且在80、90后父母崛起的背景下呈高速发展态势。听觉学习作为主要场景之一,具备快速发展的潜力,而需要同时满足内容输出的良好体验和同时父母对于安全、内容纯净等诉求,一款属于儿童的专属设备则变得尤为重要。早教音频类硬件过往年销售量已达千万级,在科技发展创新推动下,交互式的智能早教机有助于完成更好的用户体验,存在新增渗透及存量替代的空间。而本牛科技综合能力突出,始于硬件,但不止于硬件,在内容系列化、结构化以及教育结果显性化上做了大量投入,并凭借出色的运营和良好的口碑快速销售放量,成为细分品类中领先者。创始人有硬件领域成功创业经验且具备教育情怀,核心团队务实创新执行力强,持续学习迭代,看好其未来不断成长的潜力。
本牛科技创始人段海云表示:
“听书”——用耳朵去阅读,一直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手段。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儿童早教硬件终端具备了双向数据链路,即视觉、听觉能力,使得儿童“听书”场景得以重构。“听书”和“读书”的互相结合,能大幅增加读书的乐趣,也为孩子知识吸收提高效率。与此同时,牛听听将在内容教研,平台运营和产品创新三个方面持续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早教体验。基石资本是国内领先的投资基金,从天使、VC、PE、并购整合到二级市场均有基金布局且在泛文化领域深耕多年。相信本轮融资后,基石资本提供的强大的资源供给和产业协同,能够给牛听听带来更快的发展。
桃李资本上海负责人栾鸿翔表示:
近几年来,儿童智能硬件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各类产品进入家庭的比例迅速上升。这也证明家长越来越认可“家庭”是孩子早幼阶段的重要学习场景。在“家庭场景”的学习中,与其他硬件不同的是,牛听听从定时、定课程的路径化熏听切入,兼顾用户体验和输出质量,而体系化的内容和优秀的PGC教研逐步赢得了家长的认可。我们持续看好用心做产品的公司,华夏桃李也很荣幸能促成基石资本对牛听听的本轮投资。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