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8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11月8日,基石资本所投企业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瑞医药”)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发行价格为12.71元/股,发行市盈率为72.46倍,股票代码为688166。
本次发行共募集资金52,111万元,募集资金计划投资于泰兴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募投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每年将新增营业收入约5.51亿元,新增净利润约2.07亿元。
截至首日收盘,博瑞医药股价为30.61元,涨幅达140.83%,市值达到125.5亿元。

博瑞医药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研发驱动、参与国际竞争的化学制药全产业链产品和技术平台型企业,是国内最具实力的化学药物合成与生产技术平台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规范市场高端化学仿制药产业链中的重要市场竞争者之一。
公司产品现已通过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官方认证及国内新版GMP认证,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最终客户覆盖以色列梯瓦制药(Teva)、美国迈兰(Mylan)等全球知名仿制药厂家,以及恒瑞医药、正大天晴等国内大型制药企业。
在同业纷纷聚焦于销售渠道的拓展与打价格战的时候,博瑞医药无疑是我国药企中的一朵“奇葩”:2018年度,博瑞医药的销售人员只有11人,然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却分别高达为40750.33万元和7320.20万元,销售费用率仅有3.22%,远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何解?研发才是最好的销售。
作为一家主营高技术壁垒的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业务的药企,博瑞医药坚持“唯难不破”,聚焦高难度,终于造就高壁垒,收获高盈利。
在过往认知中,原料药企业往往处于医药价值链的最底端,相对于制剂企业,地位与话语权都处于弱势。但博瑞医药却一反这一刻板印象,在高壁垒原料药领域,开创出独特的盈利模式:凭借部分产品的技术优势,在获取原料药的直接销售毛利的同时,还能分享到最高达80%的制剂环节利润,且公司不承担此过程中的费用。

而在高端仿制药研发上,博瑞医药聚焦于高难度合成技术优势领域,在研发立项时均选择疗效明确、临床价值高、开发难度大、可替代性弱的品种,为公司不断研发出高价值属性的产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相对于广泛上市仿制药和合成门槛不高的专利到期仿制药而言,高难度合成仿制药具有明显的技术壁垒,一是合成技术难度大、壁垒高,二是药学研究和注册申报的壁垒高。
以公司曾经成功开发的恩替卡韦为例。恩替卡韦是一个具有3个手性中心、合成难度高的药物,原研公司通过合成工艺专利保护了药物的合成路线,为仿制该药物设置了障碍。公司设计了全新的合成路线,规避了原研专利,克服了技术障碍,开发了手性定向合成的工艺,并成功地解决了杂质控制难题。公司用该项技术和正大天晴合作,成功地支持正大天晴恩替卡韦制剂在国内首仿上市。
该项技术公司和正大天晴共同申请了专利,相关发明专利先后获得了2016年中国药学会“技术进步一等奖”和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奖”。
同时在国外,公司将不侵犯原研工艺专利的恩替卡韦关键中间体提供给印度Cipla公司,Cipla公司将该中间体转化成恩替卡韦原料药后,供应给Teva开发恩替卡韦制剂,该制剂于2014年在美国首仿上市,并获得180天保护期。
2019年9月25日,博瑞医药的恩替卡韦片仿制药申请(ANDA)喜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获得了敲开欧美市场大门、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通行证。
除此之外,博瑞医药还开发了一系列难合成、步骤长的多手性药物,例如4个手性中心、21步合成的泊沙康唑,60步合成的磺达肝癸钠,4个手性中心、16步合成的阿加曲班;尤其是已完成工艺研发的抗癌药物艾日布林拥有19个手性中心结构,合成工艺涉及69个步骤,更是多手性药物领域研发难度很高的品种。
此外,博瑞医药还在不断加强创新药研发力度,坚定推动由仿到创、“仿创结合”的战略转型。
博瑞医药成功的首要因素无疑是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博瑞医药的研发占比为25%左右,在科创板已受理企业中名列前茅,约为同业可比公司的2-3倍。

高研发的回报是亮眼的财务数据。报告期内,博瑞医药的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2.27%,净利润年均增长107.14%。同时,公司的年均毛利率接近60%,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体现了其作为技术研发型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公司产品较高的技术附加值和竞争优势。
基石资本于2015年投资博瑞医药,发行前共持有1.45%的股份。
基石资本认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成功之路就是长期坚持投入研发和提升组织系统能力,博瑞医药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医疗健康是基石资本的核心投资领域,目前已有迈瑞医疗、德展健康、凯莱英、康恩贝、蔚蓝生物、赛诺医疗等多家企业上市。其中,赛诺医疗于上周在科创板上市,其年均30%以上的研发占比备受认可,在发行首日大涨218%。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